上市整整12年,筹集了63亿元资金,公司的“掌门人”疯狂兑现了24亿元的财富。原以为这是A股市场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没想到去年8月竟然遗憾地从A股退市了。
不到五毛的股价,33个跌停,首航高科的退市真是让14万股东心情复杂,想哭都没地方发泄。而其中最无辜的,恐怕就是那个被坑得最狠的甘肃国资了。
有意思的是,黄家人当年把首航高科推上A股,早就赚得满手钞票,现在就靠着手里那2.09%的股份,依然牢牢掌控着公司的发言权。
这事儿确实让人感到有点儿棘手。要说黄家人手中股权不多,但他们却能牢牢把控公司的话,主要还是因为在公司里有着一套很稳的管理体系和人脉关系。再加上他们跟公司其他大股东之间也可能有些默契,所以在决策上依旧能左右。至于公司一直亏损,这24个亿他们是怎么拿走的,可能是通过各种投资、资产重组或者债务的方式,一步步把资金抽出去,真让人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啊!这背后可得有不少门道。
根据首航高科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的股东信息,前十位股东当中,甘肃国资主办的甘肃省并购(纾困)基金占股比例最高。而黄文佳的股份则仅占0.41%,排在最后一位,着实让人瞧着有点儿惊讶。
理论上说,这种情况真是不应该发生呀,毕竟公司是黄文佳一手创办的。就算与他关系密切的黄卿乐也只占有1.56%的股份,两人加起来也就2.09%的股份,照理来说早就失去了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了。
虽说持股比例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权利上会受限制。根据首航高科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高管名单,黄氏家族竟然占据了9个董事席位中的5个,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自然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了。
得知这点咱们都得心里有数,刚上市的时候,黄文佳家族可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首航高科39.37%的股份呢。现在跟退市前的那点股权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像他们这样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肯定是因为不停地把钱套现了。
听说自从2012年公司上市以来,融资金额早就超过了60亿元,可亏损也已经超过了10亿元,这事儿真让人觉得奇怪。咋就亏得这么厉害,还能拿到那些不符合的融资呢?这背后的原因可让人琢磨不透了。
而且从公司上市的第二年开始,黄氏家族就开始大规模质押股权了。到2015年底,他们已经总共套现超过了10亿元,这可不是他们的终点啊。
一边套现,一边又在喊着自救,终于在2019年,黄氏家族找到了个救命稻草,甘肃省并购基金伸出了援手,9.72亿的资金注入,让首航高科得以勉强撑下去。
可惜的是,黄家收到这笔钱后,没想着怎么让公司东山再起,反而是想着如何把钱塞进自己的口袋。接下来的几年,他们的套现动作就没停过。在公司退市之前,最终有超过24亿的现金流净流入他们的手中。
真是讽刺,上市十二年的首航高科技竟交出了亏损12.64亿的“成绩单”,这差不多就是黄家套现的半数了。这下遭殃的可就是那14万的股民和投资者们,真是无辜受累呀。
如果说黄家人最开始让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套现,这话说得有点儿过了。不过,现实中这种家族企业运营起来,还真比大家想的复杂多了。
看2012年首航高科上市前披露的黄家族关系图谱,就能明显感受到黄家真的是个大家族,光是黄文佳这一辈儿就有七个兄弟呢。
家族再庞大,也不一定能赚大钱。不过黄家还真是出了两个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是老五黄文革,另一个是老六黄文佳,这事儿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当时黄文革在一家阀门厂当副经理,后来到了90年代,去了泉州兴达波纹管制造公司做副总经理。尽管那时候他是在给别人打工,不过他可是看准了波纹管制造的发展前景。
1970年出生的黄文佳,早在1988年就意识到改革的春风快要刮到东南沿海了。那时候,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归国的侨胞和回乡的泉商们,个个都在传递着各地的商机和独特的风情。
18岁的黄文佳心里总想着外面的大世界,耐不住性子,经过几轮劝说,终于把家里人说服了。他选的首站就是广州,这里真是个热闹的地方。
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突然来到熙熙攘攘的大城市,刚成年的黄文佳根本没时间适应,就得立马学着怎么在这座城里混下去。不过,他的运气还挺好的,遇到了一些贵人帮衬。
黄文佳第一次跑业务,经验尚浅,居然凭着那厚脸皮卖出60条金属软管,挣了60元呢。这可是在80年代的60元呀,够普通家庭挣大半个月的工资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收益啊!
渐渐地,黄文佳对这种琐碎的生意有些不屑一顾了。在广交会期间,他居然向中东的客商推销了几个集装箱的小闸阀,后来还把私人工厂的产品卖给了广州水暖厂,最后他自己还开创了一个水暖品牌,叫“恒春”,真是牛逼得很!
随着黄文佳的阅历和经验不断积累,到1992年,他决定北上闯荡,在北京开了家专门卖五金和机电产品的私人店铺。搞笑的是,就在他家店旁边,竟然还有一家国营的五金公司,真是个奇妙的邻居。
有的人说黄文佳这举动简直就是以弱击强,但他心里其实是有数的。他看重的是国企那块儿的客流量,而他最突出的竞争优势竟然就是服务态度,真是个聪明人!
事实证明,他这赌真是押对了。那会儿,在上世纪90年代,他的店一天的销售额就能破万。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很多客户都问有没有民用补偿器卖。可惜,他跑了不少市场,咨询了许多厂家,却一个也没找到这种产品。
1997年,年仅27岁的黄文佳和老大的儿子黄卿乐联手创办了首航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他们还高薪请来了军工企业的专家,专门攻克技术难题,不久后就推出了可以为民用的补偿产品。
就凭这一个产品,公司很快在行业里扎下了根,客户和经销商都纷纷上门,车队在首航的门口排成了长龙,黄文佳自然也是赚得满钵满盆,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这日子过了整整四年,黄文佳一转眼也快三十而立了,心里打起了新主意,成立了首航节能公司。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电站空冷这个领域。
那时候,这类技术基本上都被那些国际大佬把控着,没技术就没办法搞生产。黄文佳于是四处打听,寻找人才,结果真把一帮各行各业的技术大咖都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强劲的团队。
有付出就有回报,首航节能顺利研发出了直接和间接空冷系统,那些想靠这玩意儿垄断市场的国际企业,真是被狠狠教训了一番。
钱倒是有了,名声也跟着来了,可对黄文佳来说,这还不够。他想当家族企业的老大,更渴望自己能掌控一家上市公司。于是,在2012年,他就下定决心要冲刺A股市场。
上市之初,首航高科的市值大约在40亿元,没过多久,短短两年时间里,市值已经飙升超过120亿,这就不得不让人觉得前景一片大好。这样的表现,也让不少股民看到了发财的机会,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是,随着新能源的崛起,首航高科的辉煌时刻还是变成了过去式。眼看着前路愈发暗淡,黄氏家族终于显露出了真实的面孔,真是让人咂舌!
搞钱呐!套现!股民和投资人真是没想到,这艘价值百亿的“大船”,有一天竟然会被自家“船长”亲手掏了家底,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更搞笑的是,2019年,首航高科从甘肃省并购基金拿到了9.7亿资金,结果这座大厦依旧没能避免垮塌。而且黄文佳那年居然以20亿的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可惜的是,接下来的几年,首航高科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不太好。从2021年到2023年,营业收入是7.19亿、6.52亿和8.94亿,可净利润却一年比一年惨,分别亏了2.22亿、2.55亿、还有3.16亿,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种惨淡的局面到了2024年也没见好转,39个交易日里竟然有33天是跌停,真是让人心里头直发慌。到5月30日,股价跌破了1元的“警戒线”,停牌前最后报收在0.37元每股,整个市值缩水到只剩9.26亿元,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不过,这跟黄家人关系不大了!他们早就把钱套现出去了,为啥还要死死盯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当然是因为账面上还有点可用的资金嘛,这种花钱的快乐,估计普通人真是想都想不到。
结语
从表面上看,套现离场的黄家人确实赚了不少,但黄文佳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中国证监会盯上,后来还在调查期间违规减持股票,被警示函一箩筐。说白了,这条“逃命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真让人遗憾的是,那14万股民和投资者们,最后接盘的却是个麻烦事儿,听着都觉得心痛!你怎么看呢?